杯开云官方网站具知识奥数“杯具”
国际奥数竞赛中,近20年中国15次总分第一,但大陆还没人获得40岁以下数学家最高荣誉菲尔茨奖
关于奥数的争论近几年来一直此起彼伏,11月北京市出台“希望杯”数学竞赛禁令,奥数又被推到风口浪尖。而目前,正是小升初的关键择校阶段,奥数再次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不送孩子去强化奥数培训,那怎么能行?我的孩子不去,其他的孩子照样去!现在北京市不少好的初中就看孩子的奥数成绩。”家住北京市海淀区的魏斌每个周末都会送上小学五年级的女儿去奥数学校学习。虽然平日里,魏斌一谈到奥数,就皱起眉头,但听别人说奥数在小升初时十分重要,他还是一年以前就给女儿报了名。
和学校的数学课程相比,奥数题在难度方面大了很多,因此没有学多久,魏斌的女儿就开始感到吃力,她不想再继续学下去,但是魏斌没有同意。为了引导女儿学习并培养她学习奥数的兴趣,有时魏斌也和女儿探讨奥数题。可是他发现,虽然自己是工科毕业,但做女儿的奥数题并不轻松,一些题,甚至做不出来。一看解题答案才知道,原来这样的题需要规定的套路和技巧。“这样的题为什么要拿来考小学生呢?”魏斌明显感觉到女儿对数学的兴趣大不如前了,但他对此也只能表示无奈。
其实,魏斌只是带孩子学奥数的学生家长的一个缩影。他们一边责骂着奥数,但是在另一边,又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的孩子送进了奥数培训学校。据统计,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每年就有31个赛区近10万学生参加。而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简称“华杯赛”)自1986年创办以来,20多年间,全国共有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在内的100多个城市,4000多万少年儿童参加了比赛。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全国奥数培训学校也越来越多。“仅中关村周围,我所知道的就有二三十所这样的培训学校。”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王元告诉《科技生活》。
其实,在世界范围内,奥数竞赛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历程。1934~1935年,前苏联开始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并冠以数学奥林匹克竞赛的名称。1959年罗马尼亚数学物理学会邀请东欧国家中学生参加,在布加勒斯特举办了第一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国际奥数竞赛由此开始,并每年一届轮流在参加竞赛的国家举行,截至2011年,已经整整举办52届,其中只有1980年因东道国蒙古经济困难停办了一次。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作为一项国际性赛事,由国际数学教育专家命题,其出题范围超出了所有国家的义务教育水平,难度大大超过大学入学考试,因此一般只有5%的智力超常儿童适合学奥林匹克数学,而能一路过关斩将冲到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顶峰的人更是凤毛麟角。
而奥数竞赛在中国大陆的兴起,与华罗庚、苏步青等老一辈数学家的倡导有很大的关系。解放后,在他们的倡导下,从1956年起,我国就开始举办中学数学竞赛,当年由中国数学理事会发起,北京、天津、上海、武汉四城市首先举办了高中数学竞赛,随后不久,京、津、沪、粤、川、辽、皖合办的高中数学联赛也举办了起来。
因为政治运动的原因,在此后的20多年中,国内奥数竞赛几经起伏,但是总体上还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到1979年,中国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全部举办了中学数学竞赛。
1986年,中国正式组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参赛学生获许免试上大学。1991年,第31届国际奥数大赛在中国的成功举办,使奥数在中国的普及度极大提高。当年连小学都开始举办数学竞赛。随后,国家教委出台政策,规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五个学科的高中竞赛考得好的学生可以免试上大学。同样的逻辑,小学的竞赛优胜者,也可以保送上好的初中,初中的竞赛优胜者可以保送到重点高中。
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有创办于1991年的“全国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分为初赛、夏令营,其参赛对象为在校五年级学生,优秀四年级学生可破格参加该项,其一二三等奖的获得者也常常是进入重点中学的重要砝码。而创办于1984年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采用“轮流做东”的形式由各省、市、自治区数学竞赛组织机构具体承办,每年4月举行,其一二三等奖获得者常常是各重点高中青睐的对象;而创办于1981年的“全国高中数学联赛”承办方式与初中联赛相同,每年10月举行。此外,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等省市级比赛获奖的学生均可以享受各种入学政策上的优惠。另外,在“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全国约90名学生有资格参加由中国数学会主办的“中国数学奥林匹克(CMO)。成绩最好的约30名选手以及中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和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的前两名组成参加当年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IMO)的中国国家集训队。这些人如果获得金银奖项,就成为国内外重点高校网罗的对象。
由于物理、化学、生物科学、信息科学四个学科必须配合一定的实验条件,门槛较高。因此,和招生政策挂钩后的“奥数”在国内迅速得到发展,成千上万的普通学生就被绑到了奥数这辆“战车”上,很多人希望通过奥数获取升学的捷径。
为了避免奥数过热的现象,虽然1994年中国教委基础教育司提出停办奥校。但是此后,全国的奥数培训学校的发展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周向宇研究员告诉记者,华罗庚等人当初倡导进行数学竞赛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进行数学知识的钻研与学习,其赛事也是为了选拔出有数学天赋的孩子以便进一步深造,并不存在功利性。但如今在国内,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的奥数强化培训及相关竞赛已经形成一条产业链,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办有奥数学校并举办各种形式和级别的奥数赛事,一些机构甚至将奥数竞赛也当作谋利的手段,有关数学竞赛的书刊成为热门货,有专家统计,目前仅在北京市,整个“奥数”产业的利润一年就有20多亿元。
我国奥林匹克《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条例 》中规定,学科竞赛是一项面向全国中学生的竞赛活动,但是在1991年,我国就已经开始举办全国小学数学联赛。在很多地方,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就在开始学奥数,有些地方甚至还有针对小学一年级、二年级开设的奥数课程。
一位奥赛的组织者分析认为,“奥数热”最直接的原因是初中入学考试取消,不少重点中学为了招收更多的优秀生源,把奥数作为标准。同时,这一年高校开始扩招,奥数成了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的“敲门砖”。以北大2009年招生为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四大学科奥林匹克竞赛,代表中国队参赛的19名队员中,除1名学生去向未定外,其余18人有16人均提前选择了北大。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超常智力儿童研究专家施建农认为,由于数学是理科的基础,而奥数学习好的学生整个理科都会比较优秀,因此现在很多重点中学喜欢招奥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在这样的导向下,在小升初时,奥数成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砝码。为了在小升初时进入心仪的学校,给将来进入理想的大学提前创造一个好的平台,很多中小学生及家长就把奥数证书当成了一种重要的途径。
在国内,教育资源极度不平衡,不仅城乡之间存在极大的差别,就是在北京、上海等一些教育发达的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同样严重分布不均衡。在全国很多地方,很多教学条件好的中学都将奥数成绩作为评价孩子的标准。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很多家长让孩子学习奥数也根本就不是想让自己的孩子将来在数学方面能够出人头地,只是想为孩子进入理想的初中获得一块分量极重的“敲门砖”。
西安市7个部门曾联合检查当地奥数班,经了解,参加学习的人中很多并不喜欢上奥数,但是他们却梦想着能够进入一所理想的中学,为了进入一所好学校,他们没有选择,他们的父母也没有选择。
不过奥数在小学的盛行,施建农认为,这与奥数在思维方面的训练作用也具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学习适当,它对孩子的智力开启将会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很多家长都乐于让孩子学习奥数。并且一些奥数培训机构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不断夸张奥数对思维的积极训练作用。在以上多种因素的推动下,小学生学习奥数就成为不断涌动的风潮。
在长春市一家民办教育培训机构任职的教师白歆钢近些年来一直在进行小学奥数教学研究,他并不反对对众多学生在业余时间进行奥数培训,也不反对对小学生进行奥数教育,但是他表示,目前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是,目前国内出现了大量“伪奥数”流行的趋势。
“‘伪奥数’的特点就是难、怪,它忽视数学的本质功能,过于强调数学的技巧,却淡化了对继续学习的引导作用。” 白歆钢说,也就是这样的原因,目前在国内,很多人将奥数干脆称作“数学杂技”。
北京一中原校长王晋堂态度鲜明,他曾组织数学教师对历届迎春杯试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奥数试题可分为两类,一是知识提前,如“鸡兔同笼”、“同行相遇”、“水池管子”等试题,孩子们上了初中,用一元一次方程立马可解;二是偏和怪,如一座铁路桥全长1200米,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要75秒,火车开过路旁的电线秒,那么火车全长是多少米?为什么要关心开过电线杆的时间?王晋堂和老师们得出的结论是:奥数根本不适合小学生学习。
2009年,世界著名数学家安德烈・奥昆科夫来华访问时,就发生了啼笑皆非的一幕:中国小学生的奥数题,竟难倒了这位数学界最高大奖菲尔茨奖的得主。他说自己从来没学过奥数,也不理解中国小学生拼命学奥数的做法,他认为那些太难、太刁钻的题目,很可能伤害了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著名数学家杨乐在江苏参加了一个报告会开云官方网站,会上有个四年级孩子提问:因为上一所好中学要有奥数竞赛成绩,所以他和同学要上很多培训班,“奥数真的有用吗?”杨乐说,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定位本来是一部分对数学有兴趣的高中生,但是现在许多奥数培训班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挺不正常。
白歆钢说,目前我国的小升初阶段,很多学校要求考奥数,其实质就是一些综合资源占优的重点中学通过奥数测试,选拔优质生源。只要有重点和非重点学校之分,这个问题就无法避免。因为任何人没有任何借口,能够阻止重点学校对优秀生源的选拔,更无法阻止他们以什么方式选拔,奥数测试也不例外。在这种局面下,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约束,“伪奥数”横行就无法避免。
一方面,蔓延全国的奥数培训越来越火爆,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它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大。于是,教育主管部门开始采取一些限制性的举措。
早在2005年,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范伯元做客城市管理广播时,有市民询问他对奥数的看法,这位副市长当即说道:“简直毁孩子,这个奥数是最无聊的一种比赛”。也就在那一年,北京迎春杯考生数量达到4万人,市教委对这一事件进行了查处,并通报各区县教委,要求停止各类奥数辅导班和竞赛。
但不久,奥数卷土重来,奥数的四大杯赛,也划分了一定的获奖比例:华杯的获奖比例在70%,走美杯一等奖5%、二等奖10%、三等奖15%……结合获得的信息,培训机构也在对奖项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某某杯三等奖对升学作用不大,某某杯一次考试即可获奖等。某培训机构的宣传单上显示,2008~2009年迎春杯,该机构学员进入复赛人数就达2651人。
一位律师说,奥数的异化是外界对它的工具化和功利化,完全是应试教育的结果,这和义务教育法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驰。中国的孩子们太优秀了,即便是统一考试,估计很多人都能拿满分,这种情况下,奥数就起到了参考标准的作用,而且越搞越刁钻,越来越古怪。
而从2009年开始,全国不少城市的教育主管部门都开始采取“限奥令”,希望以此给奥数培训降温。当年“希望杯”被查的原因之一就是“乱收费”。北京赛区组委会以每人25元左右的标准收取报名费,而全国组委会规定的标准是中学生10元、小学生12元。至2009年,累计参赛的中学生达到2000万人。这样算来,仅报名费就高达数亿元,更不用说相关的教材、培训等产业……北京市教委认为,“希望杯”数学竞赛的做法显然已经超出了教育规范内的行为。
虽然“希望杯”数学竞赛通过一定的手段让对数学学科有兴趣和禀赋的孩子得到了一些锻炼和提高,但其竞赛本身并不适合普遍推广,也违背了义务教育法的精神,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并侵害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必须予以取缔。但是北京市教委并没有禁止学生自己报名参加“希望杯”数学竞赛。众多学生依然在周末赶往奥数培训学校学习
而针对“疯狂奥数”的功利化和全民化现象,成都市教育局也在2009年先后出台“四条铁令”与“五条禁令”,强调“奥数”不与“小升初”挂钩。然而“禁奥”两年后,4万余名学生放弃依旧有6万余名学生坚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选派很多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并拿到金牌,最近20年来中国有15次总分第一,但是,大陆目前还没人获得40岁以下数学家的最高荣誉菲尔茨奖。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 学习奥数和专门从事数学研究完全是两回事,奥数成绩好,或是获得国际奥数竞赛的金牌,并不能证明一个人就有较强的数学研究能力。因此,奥数竞赛获奖者此后在数学领域没有多大的建树也并不奇怪。
现在有一个主流的观点认为,数学人才是培养出来的,但是我认为数学人才是自己奋斗出来的。更重要的是发现数学人才,然后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或者研究数学的土壤、平台,让他们自己在奋斗中成才。我可以举陈景润的例子,1953年陈景润从厦门大学毕业,去北京当中学教师。但陈口齿不清,学校没有让他上讲台,只能批改作业,后来干脆令其“停职回乡养病”,由于困苦不堪,他甚至被迫摆烟摊当了小贩。虽然1954年得以调入厦门大学,但是也只是在数学系当资料员。华罗庚在得知其数学才能后,将其调到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专门从事数学研究,有了良好的研究环境,陈景润获得了成功。
王元:我曾经先后担任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的职务10年,对我国奥数的发展状况还是比较了解的。我认为目前我国奥数出现的问题是大环境的问题,现在整个社会功利主义盛行,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另外现在我国中小学教育发展极不平衡,择校现象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附加功能就被加到了奥数身上,这些问题不解决,奥数培训的乱象就很难得到治理。
其他很多国家却不是这个样子,就是奥数竞赛的发起国苏联即现在的俄罗斯也不是这样。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去原苏联观摩他们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发现他们并没有将获奖和升学挂钩,也没有高考加分的做法,他们的学生对获奖看得很淡,主要是想给自己的父母一个惊喜。不存在功利化,他们的奥数竞赛及其教育也很规范。
当前我国奥数培训教育的现状,我也感到很悲观。我有一个孙子,现在已经5岁了,将来我不敢保证他不被送到奥数学校学习奥数,到时候要上一个好的学校,可能他也没有选择。
王元:这样处理显然也是有问题的。20多年以前,我发表的一篇文章就写到,奥数竞赛有利于发现和选拔有数学才能的青少年,也能激发众多爱好数学的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另外对推进数学教育改革和进行教师进修也有重要的意义,现在20年过去了,我认为这些说法没有过时,依旧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的国际奥数竞赛金牌获得者几乎没有人成为数学家,这与我们的教育体制和对他们的过度吹捧有很大的关系。现在我们说奥数教育的问题,要分清它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不合理的地方应该想办法摒除。数学天才和文学天才、音乐绘画等艺术天才一样,他们都只能是少数人群,如果不适合的孩子非要强行被迫学习,那注定是要对他们产生很大的伤害作用的。奥数,说它万能不对,万恶也不对,目前一些声音说它是“黄赌毒”,这主要是功利主义在作乱,而出现这样的状况,我们的教育制度、教育模式和家长都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目前在国内,奥数的学习已经过度产业化和商业化,对中小学生的数学教育而言,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周向宇研究员说杯具知识。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超长智力儿童研究专家施建农表示,更为严重的是,现在很多奥校的培训完全是一种固定的、同质化的思维模式,很多奥数题追求的是解题的固定套路和技巧,培训机构的老师讲了孩子就会开云官方网站,但是换了一种新的类型,孩子就没有办法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在奥数的学习群体中,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反常的现象,有很多学生,经过培训在奥数考试时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但在校数学成绩却不理想。“孩子在奥数培训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思维训练。”施建农说。奥数远远超标教学大纲,它主要是供具有数学天赋的孩子学习的。但是目前在国内,学习奥数几乎是一哄而上,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一些小学,学生学习奥数的比例几乎要占了班级的半数以上。
他说,实际上,在一个不分重点的班级中,只有大概5%左右的人适合学习奥数,其最大比例也不会超过15%。“有的培训机构和家长认为奥数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但其实,学校里所开的数学课程就能够起到这样的作用。”
王元说,因为奥数培训,数学也成了很多学生最为讨厌的课程。两个多星期以前,他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多功能厅进行讲座,结束后,一个数学老师找到他,说班上的很多学生不爱学数学,问他有什么办法。王元告诉他,如果不纠正奥数培训,出现这样的局面就没有办法。
目前正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应用数学系学习应用数学的在读博士王铎告诉记者,他小时候并没有参加奥数培训及相关比赛,只是高中时参加过辽宁省的奥数比赛,在比赛以前,他的数学老师给他进行的也是免费业余辅导,后来他在辽宁省的奥数竞赛也没有获得什么名次。“对我来说,我现在的数学能力和奥数没有什么关系。”王铎说,在美国,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奥数培训,反而参加培训的,很多都是华人的孩子。
这些年,在国内出现了只有数学好人才聪明的一种思想,很多人及学校认为,一个孩子聪不聪明,有没有潜力可挖,关键是看其数学成绩怎么样。
施建农表示,他并不否认数学对孩子智力和思维的开发和训练作用,数学成绩好的人一般都很聪明,但是他表示,这也并不意味着数学成绩不好的人就不聪明。
“有些人不擅长数学,但是在文学、艺术以及动手操作这些方面有特殊的才能,而这方面的才能同样是反映孩子聪明程度的重要表示,目前在世界上应用十分广泛、并被很多科学家所认可的韦氏智力测验在测验孩子的智商时,就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针对这个孩子语言词汇、数学计算等能力的测验,另外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针对动手操作能力的测验。任何一个孩子在其中任何一面具有优异的表现,都是智力良好的体现。家长对此应该有比较清醒的认识。”施建农说。
“在人类历史上,数学促进了人类智力和思维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的变革和飞跃,例如欧洲的文艺复兴、世界工业革命及信息革命的崛起,数学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建设等很多领域、基础性的学科中都离不开数学的发展和应用。”周向宇说,虽然中国在2000余年漫长的封建历史上一直是个文科取士的国家,但是在早期,依旧十分重视数学,中国的古代数学成就也曾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以后,数学的重要基础性作用更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而目前在我国,普通民众的数学能力依旧十分薄弱,加强国民数学能力的学习依旧是我国提高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任务。周向宇说,数学并不是简单的计算,它能够对一个人的全面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和训练,让一个人在记忆、联想、推理类比、综合分析等多个方面得到训练,也正是这样的原因,很多人才将数学能力当成衡量一个人聪明才智的重要标准。“奥数是数学的一类,既然应该重视数学,奥数就不应该被绝对排除在外,学生群体学习奥数也是可以的。” 不过,数学的学习一定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目前我国奥数出现的问题是很多根本不具备奥数学习能力的中小学生也加入到了奥数学习的大军。
在中国数学会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吴建平看来,现在针对奥数的很多非议和指责都是奥数之外的东西,他认为这些并不是奥数自身的问题。而这种观点也得到了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元、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周向宇研究员等人的认同。
王元和周向宇均表示,奥数竞赛本身就是一个针对少数群体的活动,对爱好数学或者擅长数学的人而言,这样的竞赛能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目前它的主要问题是出现在很多不适合学习奥数的孩子被迫拖到了学习奥数的道路上。
也有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奥数培训的蔓延与近些年来国家注重理科人才有很大的关系。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一直是文科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数学和自然科学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而这种局面延续到近代也造成了中国的落后挨打。
此后,觉醒的中国开始重视数学和自然科学的力量,学习理科由此成为社会主流,这也是很多家长要求自己的孩子参加奥数培训的一个很重要的背景,然而在另一方面,不少人文学科逐步滑向了社会的边缘。
专家表示,现在中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目前在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他们在重视自然科学的同时,并没有忽视对人文社会科学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这也是目前很多西方发达国家软实力强大的重要原因,然而遗憾的是,现在我们却在忽视我们以前的强项,在针对孩子的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测评中,奥数居然变成了一些重点选择学生的标准。
周向宇表示,当前我国中小学生是不是要学习奥数、是不是要参加各种级别的奥数考试或者竞赛不能一刀切。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如果孩子对学校的数学课程学习十分轻松,平时有空余的时间,在接触奥数后也是学有余力,鼓励孩子学习奥数并创造条件让其参加各种奥数竞赛是适合的,但是如果孩子对奥数没有兴趣或者学起来十分吃力,家长不要硬逼着孩子学,否则,对孩子整个成长而言,将会起到很大的负面效应。
虽然“希望杯”已被叫停,但“迎春杯”、“走美杯”、“华杯赛”等依然在进行。“希望”虽停,“杯具”还在。开云官方网站开云官方网站